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文苑

【家风故事】茶阳汪氏:大医精诚 仁德传家

来源:太姥山清风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0-11-25 09:40 浏览次数:5144次

 

氏族概况

茶阳汪氏,鼎邑望族,远祖源自徽州婺源,后移居赣之广信(府)上饶塘里,历数传而至宋嘉祐,后有汪翔公者任福建主簿,尝过长溪县境(古县名,治所今福建霞浦县岭尾庵),爱其风淳俗美,任满因至温麻里(即霞浦)胥宇而居,又数传迄明永乐年汪六公始迁罗汉墩,是为茶阳中兴始祖,历今又600余年;期间子孙繁衍,人文渐盛。汪氏重视教育,每年都涌现十多名本科生。

 

【汪氏家训】

教诸裔孙 务听训言 先祖六公 领旗开疆 结茅拓土 叠石垒田

辛勤创业 苗蕃炎黄 念祖劬劳 桑田莫荒 分房繁布 支同一本

亲系骨肉 事不纠纷 仲业未富 不可虚荣 家有万卷 也莫奢华

昆仲妯娌 一视平等 克勤克俭 时馐随奉 粗饭淡菜 葛衣贯常

经营正道 莫设赌场 酒量莫过 精神损伤 兄弟和睦 手足互相

同室操戈 家风不良 祖宗虽远 祭祀近亲 子孙虽愚 金书必读

  公益事业 共同爱护  闾里团结 不可挑唆 礼义廉耻 尊重天伦 

处世为人 亮节清风


福鼎管阳镇茶阳村汪济美家族,从其曾祖一辈开始经营中医药,迄今五世,汪氏医史以其“勤、俭”立身、“仁、德”处世闻名。

提起茶阳汪氏,最有名的莫过于汪济美,他是五世医家之佼佼者,从小勤勉好学,立志弘扬家声,他极为重视家族医范德行的传承,毕生践行医宗孙思邈“大医精诚,仁德为先”之明训,医精德邵,救人无数。 

微信图片_20201125094251.jpg

 汪氏族谱

汪济美3岁那年,母亲分娩弟弟时产后失血过多,身体极虚,寻医问药又遇上庸医没能对症下药,导致24岁即撒手人寰。年幼的汪济美目睹了病魔夺走亲人的生命,救人济世的想法暗暗萌生。汪济美父亲终因难于继续维持家族药堂,只得前往嵛山岛游医,后又委身受雇于广化村卓氏药铺坐堂兼司药。尽管如此,他父亲谨慎处世,正直为人而不失傲骨,始终教他做事为人,仁德为本。家族的变故让汪济美从小历经磨难,早早懂事,他暗自发奋立志:“虽无能而成苍生大医,但绝不至为闾阎蟊贼,而招千古之骂名。”

从12岁开始,汪济美父亲(有堂公)即亲自为他教授《药性赋》、《医学三字经》等中医学基础知识。翌年,汪济美入读桐山县城高小。尽管汪济美赤贫加疾患缠身,但他读书从不懈怠,最终以全班甲等的优异成绩毕业于福鼎桐山高小。为了生计,15岁那年他便走上小学代课的讲台。翌年,福安穆阳师范一年期培训班招生,汪济美又以榜首第二名的成绩考取。毕业后即开始从教营生,但他从没有忘记自己胸怀“苍生大医”之志,教书之余,惜时如金,继续刻苦钻研祖传医学,无论严寒酷暑从未间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汪济美对医学的孜孜以求逐渐夯实了他深厚的医学知识。

微信图片_20201125110820.jpg

汪氏家训

青年汪济美天资聪颖、勤奋向学,有着别人没有的倔劲和悟性。他不仅擅长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辨,还善于将收获的心得付诸实践。20岁时,曾代父出诊,治疗一名农妇的经后血崩和一位族弟的中风厥症。两个都是棘手的病患,他从容应诊,认真研究症状后,运用所学,独辟蹊径,拟方下药,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远近医者听闻此事无不对他刮目相看。初出茅庐即名扬闾里,赢得了大家对他的信任与尊敬。25岁那年他辞教从医,正式成为一名祖传全职中医。过往十几年间,汪济美坚忍苦读,尤其醉心于《内》《难》《寒》《草》等医经典籍的研习,经常读着读着便忘乎所以。有一次,他一边诵读《针灸经络歌诀》,一边走路,不小心失足跌落水田而惹得旁人哈哈大笑,说他是“医痴”。

微信图片_20201125110837.jpg

汪氏宗祠

解放初期(1957-1961)汪济美曾先后被选送福安专区中医进修校、福建省中医进修学校学习深造。中年以后,汪济美医术更是精进。有一回从宁波返回福鼎途中,老乡褚氏耳闻汪先生夜宿温州旅社,深夜急匆匆敲门,请其救治他孩子头痛欲裂之病(此症曾经福州省城医师会诊断为“左顶叶胞脓肿”,后又被温州工农兵医院认定病情危重,嘱即转浙江省第二医院外科予以手术治疗)。救人如救火,汪济美不辞辛劳立即赶赴医院抢救室,经望、闻、问、切,判断为“酒湿内蕴化火郁悖于中,复夹风邪,上攻清空,毒踞脑巅”所致,遂拟苦泄热毒、清散风火之方,投以大剂“栀子金花汤”加味炖服。果然,一方奏效,患者头痛遽减,渐入睡乡,病情大有转机。此后三天,病家遵嘱,按前方继续服用,不日大病痊愈。禇家上下欣喜若狂,感激不尽,欲敲锣打鼓登门拜谢。就这样,这一则“异乡偶遇、信手回春”的故事不胫而走,震动了闽浙医界,誉满杏林。

从寒微穷困之身到晋升福建宁德地区首位主任中医师,获任中医学会会长、《福建中医药》编委、福鼎县政协副主席…… 汪济美的一生,坎坷磨难,又功成名就。60岁获得“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63岁荣膺“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65岁退休,卸任福鼎中医院院长,同年,总结了他一生治验心得的学术专著——《医林一介》问世;70岁获授福鼎县统战部“德为世重 寿以人尊”贺匾。90华诞时,移风易俗,不办庆典,而将家人拟用于贺寿的10万元积蓄俭省下来,悉数交给当地村委会用于奖励青年学子。医德,乃是为医的内在标杆,无恒德者,不可为医。汪济美大医精诚,无疑是杏林楷模,更是汪家后代立身处世的精神支柱。

微信图片_20201125110855.jpg

汪氏宗祠碑志

汪济美仁人德行,言传身教。他用一生悬壶济世的精神和对医学的精益求精书写了汪氏家族无言的家训,塑造了汪家仁义至德的家风。传承家风依靠教育之力,汪家深知教育对家族文化传承、氏族振兴的力量,因此尤为注重对氏族子弟的教育。民国时期汪家就率先创办了管阳最早的小学,并在福鼎老北市场建立了三榴汪氏会馆,免费为到福鼎初中就学的族中子侄提供食宿。汪家还在福鼎最早设立家族奖学金制度。每个考上的大学生奖励1000元不等,在此激励下,汪家人才辈出,至今已培育160名左右的大学生。这些后人以先辈为榜样,多供职于文教卫生界。其中不乏在农林大学、闽江学院的教授等。他们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汪济美老先生等先辈们如灯塔一般照亮着后人们前行的道路。

专家评述

汪老先生仁德济世、高风亮节。汪氏家训浓缩了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告诫子孙要感恩祖先、兄亲弟恭、和睦待人等等,对后代和其他人起着重要的精神指导作用。

——曾云端  福鼎市新闻中心记者